我们曾一起走过的光年_从LOGO到黑板 首页

字体:      护眼 关灯

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

   从LOGO到黑板 (第2/3页)

他们缺个美术老师,我就想到了你。”

    “你当我是救火队员?”

    “别这麽说嘛,听听也不吃亏。”李然继续劝,“你反正现在也没事g,试试看呗。”

    电话那头,他的声音带着一丝轻快,仿佛这不过是一场无关紧要的实验。而我盯着便利店的玻璃窗,看着外面来来往往的行人,手指敲着啤酒罐的边缘,心里乱成一团。

    我真的要去试试吗?

    我对“老师”这个职业的最初印象,来源於我的父亲。

    他也是一名老师。

    在我的记忆里,父亲总是穿着一件略显老旧的衬衫,眉头微皱,目光严肃。他的眼神里总有种说不清的意味,像是对世界有太多的不满,但又带着点恨铁不成钢的执拗。

    小时候,我并不理解他眼神背後的含义,只知道他总喜欢给我讲道理——不论是成绩、做人,还是未来。他的语气总是带着一种不容反驳的权威感,让人无从逃避。

    有一次,我在作业本上随手画了一只鸟,他看到後,并没有像我的小学美术老师那样夸奖我,而是皱起眉:“你这是什麽?作业本是用来学习的,不是让你胡乱涂鸦的。”

    “可我就是想画。”我小声嘟囔。

    “想画?想画能当饭吃吗?”他的语气不重,但足够让我瞬间泄气。

    从那以後,我逐渐学会在他的目光下收敛自己,不再在他面前画画。

    但他还是会在我的考试成绩上挑刺,要求我更加努力。有时候,他会坐在书桌旁,一边看着我的练习册,一边摇头:“你这道题思路不对,逻辑太乱,别学花里胡哨的东西,基础才是最重要的。”

    有时候,我想他是不是对所有人都这样,直到有一次,我看见他在学校里教课。

    他站在讲台上,表情严肃,语速不快,却很有力量。教室里的学生都盯着他,没人敢走神。那一刻,我突然意识到,父亲的严厉不仅仅是对我——他对所有学生都一样。

    他是真的在意这些东西,他想让人变得更好,即使方式不那麽温和。

    可惜,我没能来得及问他,他对“老师”这个职业,到底是什麽样的看法?

    父亲去世得很早,我还没来得及理解他的世界,他就已经离开了。

    很多人都说他是个“好老师”,有些学生甚至在他的葬礼上哭得b我还伤心。可我却始终对他没有清晰的认知。他对我是严厉的,对别人呢?也是一样的吗?

    他曾经对我说过那麽多的道理,但唯独没告诉我,他自己是如何看待“老师”这个身份的。

    他是不是喜欢当老师?还是这只是他的一份工作?他有没有过不满?有没有过挣扎?

    我从未得到答案。

    现在,命运把我推到了一个让我无法回避的问题前——我会成为老师吗?如果成为了,我会变成什麽样的老师?

    会是像父亲那样严肃、严格、讲道理,但学生们最终还是认可的吗?还是像我小学的美术老师那样,鼓励学生自由发展?又或者,像我中学遇到的那些让我失望的老师,只关注成绩和纪律,不在乎学生真正想要什麽?

    我盯着酒杯里的冰块,它慢慢融化,像是某种迟来的答案正在慢慢浮现。

    李然给了我一周的时间。

    但我真的能做出决定吗

    这一周,我想得太多太多,脑子里像塞满了一团解不开的乱麻。原本以为,只是要考虑职业的转换——从设计师到老师,这两者似乎八竿子打不着,但仔细一想,却远远不止这麽简单。

    我开始思考未来的职业发展,思考人与人的相处,甚至连师生恋这种有点荒唐的问题都闪过脑海。

    如果去当老师,那意味着我要彻底告别设计行业,放下这些年积累的一切,重新进入一个陌生的世界。我能做到吗?又或者说,我愿意吗?b起坐在办公室里和甲方斗智斗勇,站上讲台面对几十个学生,似乎更像是一场考验。

    设计师的世界相对封闭,作品说话就行,而老师的世界充满了人与人之间的互动,我一个从小就不喜欢在人前表现的人,真的能适应那样的环境吗?

    不仅仅是学生,学校里还有其他老师。我从未想像过自己会成为学校的一份子,更没想过要和一群同行共事。我讨厌社交,不擅长在人群里找存在感。成为老师之後,我要面对的不只是学生,还有管理层、同事、家长……光是想想这些,我就头皮发麻。

    可即便如此,我却无法彻底否决这个可能X。

    这些问题一GU脑地压在我身上,让我在这一周里反复推敲,反复否定,又反复推翻自己的想法。

    直到某天夜里,我突然意识到——我到底在害怕什麽?

    我不是害怕失败,经历了设计行业的跌宕起伏,我早就知道失败不可怕。不是害怕适应不了,过去几年我已经经历过各种职场生存法则,知道世界没有“适
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

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