字体:大 中 小
护眼
关灯
上一页
目录
下一页
第11章 张老师你不要我了吗 (第2/3页)
晚张东升说,不用总是谢他,话就怎么也无法说出口了。 朱朝阳坐在甜水铺前,周围的同学时不时也会偷偷用羡慕的眼神瞄他,他回应不了这么多双炙热的目光,于是默默低头挖着冰淇淋球。 他心中明白,这段时间发生了太多太多意义非凡的事,已经难以用金钱来衡量。张东升用自己的方式,一步一步卸下朱朝阳苦心维持的盔甲,像冬天的太阳,不刺眼也不热烈,却散发着无法抵挡的温暖慢慢靠近,势要融化刺骨的寒冰。 他看见张东升的神态因笑容而变得明朗,他向每位望过来的学生点头致意,将愉悦的情绪一同收纳进只有朱朝阳能看到的侧颜。 张东升真的在为他感到高兴。 冰淇淋入口即化,莓果的酸甜可口外加奶油的绵密细腻,萦绕在舌苔处久久不散,繁茂的树冠之上,火红色的晚霞镶嵌云边,如佩戴着瑰丽面纱的女郎,显示其妩媚轻盈。步行街的一切市井又喧闹,同学们三三两两经过两人身旁,说谢谢张老师请客,张东升就摆手,你们不用谢我,该谢朱朝阳。 几个男生拍向朱朝阳的肩膀,嬉皮笑脸地让他再考个第一名,这样张老师说不定又会请客了。等他们走远后,张东升递给他一张纸巾:“吃完了走吧,上完课早点回家。” 朱朝阳“嗯”一声,见张东升身后一个熟悉的人朝两人走了过来,那人是叶驰敏的爸爸叶军,此刻正一脸欣喜地走到朱朝阳面前:“哎呦朱朝阳你也在这?咱们好久没见了,这两年你变化了不少,叔叔都快认不出你了。” “叶叔叔好。”朱朝阳点点头,站起身,“我该走了,叔叔再见。”完全没有要叙旧的意思,他走到叶军和张东升中间,略微停顿了一下脚步,张东升会意,侧了侧头,站着的叶军只能看到男人黑色的发顶以及一张模糊的侧脸。 他没多想,目光落在不远处叶驰敏身上,他的女儿百无聊赖地搅拌杯中冰淇淋,明明听到了他的声音也当他不存在,目不转睛俯视桌上印的广告。他早就知道女儿的脾气,熟练地换上没心没肺的笑容蹦到她对面:“小敏,说好的,我来接你了。” 叶驰敏瞥他一眼,手里的动作一刻没停:“前天你不来,今天这个时候应该还在执勤吧,怎么有空了?” “前天帮一个老人弄诉讼手续,忙得太晚我知道你肯定自己回家了。今天局里突然接到一个棘手的案子,我在附近刚办完事,正好要赶回局里就顺道来接你。你怎么吃这个,少吃甜的对牙齿不好。” “是数学老师自掏腰包请全班同学吃的,我陪朋友一起来。朱朝阳在省数学竞赛拿奖了。” “这不是他拿到的第一个奖吧,不稀奇。”叶军指了指朱朝阳离开的方向,“他旁边那个就是你们数学老师?” “是啊,怎么了?” “看他的背影,感觉很像以前认识的一个犯人。”刑警叶军常年做刑事侦查工作,过去几十年参与破获了大大小小千百来件案子,对自己逮捕过的犯罪嫌疑人有着非同一般的洞察力,那个叫张东成的数学老师,体型和其中几位很相似,不由地多想了一些。 “爸,你职业病又犯了。”叶驰敏不以为意地耸耸肩,和他一起踏上回家的路。 下午三点半,张东升带朱朝阳来到家里,补上学期因请假耽误的辅导课时。他丢给朱朝阳两道题,自己坐到沙发对面翻阅茶几上的教学资料。 过了一会儿,朱朝阳盖上笔盖,拿起本子走到他旁边,面前放着很多本书,A4纸散落得到处都是,张东升在草稿上运算着大学才能学到的微分方程,头也没抬:“写完了?再检查一下。” “检查过两遍了。”朱朝阳没有立刻把本子给他,只是低头看着张东升笔尖不断书写一些符号,“张老师,以后我会在大学课堂上见到你吗?” “想当浙大的数学系教授光靠知识是不够的,得有背景有资历,我在宁州教教书,就够了。再不捡起这些东西,恐怕没资格教你。” 张东升不知道,他的话轻描淡写如蝴蝶振翅,却在朱朝阳的思想中掀起阵阵海啸,少年手足无措又欣喜万分地愣在原地,不经意间拔高了嗓音:“张老师,我希望你一直是我的老师。” 他没想到张东升重拾大学知识竟是为了以后也能教自己,想到未来的光景,想到张东升会永远带着数学走进他的生活,有些恍若隔世。 张东升笑着没接话。 不全是因为朱朝阳,只是想要做回那个热爱并持之以恒探索数学的张东升,想教出更多像朱朝阳优秀的学生,看他们成为新的接班人。摈弃过的青年时代的梦想,有朝一日会实现吗? 可是坐着的朱朝阳听不到他的心声,紧紧攥住掌心的笔。他忽然有很多话想对张东升说,关于他们日以继夜地准备竞赛,夏天的限定甜品以及此时此刻他们话语中暗藏的、对未来的期许。最终什么也没能出口,诞生自潜意识的情愫冲破蒙昧无知,浑身血液因其沸腾,如灼灼烈酒引燃了心中的火焰,并迅速形成燎原之势,将贫瘠土壤下千沟万壑逐一填满。 直到金属笔杆在手掌微微发烫,朱朝阳才松了松手指,竭力不表现出异样。他盯着桌上填满墨迹的本子,向来举一反三的理性头脑却没有得出答案。 他瞟向专心致志写笔记的张东升。 朱朝阳从他身上学到很多东西,比起老师和父亲,他更像引路人。不止数学,他教他如何扫清前方的障碍,如何断绝无用的情绪,教他心狠手辣,却要六根清净不染血,教他撞南墙不回头,却又让他睁眼,见证这魍魉横行的尘世怎样磋磨了一个人。 最后还要他放下,去高处,去往他描述的未来。 谆谆教诲入耳,携着些许蛊惑:“相信别人是要付出代价的。”朱朝阳想,他得亲眼看看,黑暗是否永无止尽,是否
上一页
目录
下一页