字体:大 中 小
护眼
关灯
上一章
目录
下一页
谋定 (第1/2页)
清缴完戎兰的猛骑后,卫知善似行尸走rou般任周笙驱使。 表面看上去,卫知善与寻常并无异,但周笙还是能从他的行为举止间窥视出对自己的失望。 罢了。 周笙乖乖地养着伤口,他依在床头,听快船上的小兵来报:“海岸线已清晰可见,预计今夜子时,我军舰队的外排战舰将陆续登岸。” 卫知善就站在一边,他端着汤药,形态颇有街边优质的皮影,虽英俊周正,却毫无生气。 “知道了,下去吧。”周笙不耐烦地说。 扬手让兰息把他们请出去后,一碗苦得很熟悉的药呈在了周笙面前。他缓缓地抬起眼,视线对上卫知善微微下埋的面庞上。 这几日卫知善就跟换了个人一样,只守在周笙身边做长随小厮的活,其他外面的事情他连半句都不过问。 周笙早没了哄他的精力,本着为了他好,知道的越少越安全的想法,一路上周笙从不与他说有关军事政要的消息。 哪怕当晚月色正浓,樊国的战舰逐个靠岸停泊的时候,卫知善还是什么都没问。 卫知善扶着周笙站在甲板上,茫然地望着眼前不可思议的一幕。 南夷的海港比樊国的宽大很多。岸边的官兵们穿着整齐划一的墨蓝色官服,每人都手持火把,他们成排站在阶梯上,将夜晚的水畔照得敞亮。 从远处望过来,岸边明晃晃一片,凑近闻还有一股煤油的味道,不知道的还以为他们的岸边着火了呢。 为首的太后盛妆出席,她身后的官员们也穿着整齐,笑脸相迎。 卫知善觉得这些火光过于亮眼,眼睛不自觉地眯了起来。 船只靠岸后,他看着聂家父子和南夷国的将军们正交接着什么,太后见周笙身子不便,挥了一下她大红色的长袖,宛若凤凰展翅般为周笙唤来一座轿撵。 看着周笙乘着轿撵远去的身影,卫知善的喉咙里像是有什么东西卡住了一样。 或许他心中也有疑惑吧。 疑惑为什么屡犯边境的南夷国会在仲夜里,举杯迎接樊国的军舰。 疑惑为什么给彼此下过战书的国家,会和谐地相处,甚至在周笙一行人上岸后,还得到了南夷国的圣母太后的亲自迎接。 等到一阵潮湿焦躁的海风从他的耳后吹过,他才发现停驻原的自己身边已空无一物后,他才如梦初觉地跟上人群,往前走。 重新回到周笙身边,卫知善迷茫的眸光在这一刻才有了清晰的光芒。 一个无比眼熟的男人,从南夷太后身后的人群中走出来,朝着周笙的方向揖了一下,然后无比自然地回到周笙轿撵的随从队伍中,与萧忠并肩而行。 卫知善不知道自己还能做出什么表情了,他干巴巴地看着那个男人的脸,那个和萧忠一模一样的脸。 呆滞中,他仿佛瞬间明白了什么,一直糊在他脑上的困惑也渐渐被掀开了。 南夷太后将远道而来的一众人安排在了不远处的海景行宫。 本来应该倒戈相向的双方此时却在行宫内歌舞升平。 卫知善板着脸,盯着桌上丰富的食物毫无食欲,好像忘记了在船上航行的时候自己是有么怀念这些汁水饱满的蔬果。 南夷国的圣母太后虽有实权,但她名义上也只是代替幼子执政,本质上她还是隶属后宫的。所以在接待外臣的宴会上,她一直坐在上位的屏风后。 而周笙虽为外臣,但与太后却是亲生姐弟,所以宴会的歌舞跳到一半,周笙的席位就被挪去到了太后的身边。 独留卫知善一个人孤零零地喝着闷酒。 他无言地望着下阶的萧忠萧诚两兄弟,曾今的玩笑话此时也尽在此刻应验。 兰息悄无声息地从屏风后走出来,低声在卫知善耳边道:“太后有请。” 卫知善隔着屏风望去,目光略过一丝若有似无的凉意。 他起身绕过屏风,只见周笙正与太后正把酒言欢。 两人不愧是亲姐弟,走近了瞧,卫知善才发觉这两人的眉眼甚是相似。 不过太后的眼底总蕴着一种假面虎的戾气,尽管她此时的表情是在笑,但还是能察觉出一抹若有似无的杀气。那神态,跟樊国皇帝简直就是一个模子刻出来的。 “父皇还是那么风趣。”太后笑着说,“哀家倒要仔细瞧瞧,这么多年过去了,父皇拉郎配的眼光转好了没。” 卫知善接着太后刚落下的话音,从屏风外走进来,“外臣见过圣母太后。” “哪有什么拉郎配。”周笙连一个眼神都不肯给卫知善,“不过是奉命成婚,皇姐当年不也是这样吗?” 奉命这两个字像一阵虚无缥缈的风,轻轻地将卫知善那颗摇摇欲坠的自尊心吹落谷底。 一旁的太监们为卫知善铺了新的席位,就在周笙身边,而卫知善却依旧面无表情地站着。 周笙久久不闻身边的动静,有些心虚,毕竟他是为了避嫌,才扮出一副对卫知善爱答不理的样子。 可他又不得不谨慎,鬼知道周莞在这个节骨眼儿把卫知善叫到跟前,目的何在。虽然外界多有传闻九公主与驸马伉俪情深,但只要周笙一口咬定那是父皇刻意流传出的谣言,就算周莞再多疑,起码也会信个三五分。 万一让她看出了自己与卫知善假戏真做
上一章
目录
下一页