字体:大 中 小
护眼
关灯
上一页
目录
下一页
第三十五章譬如昨日死(3) (第4/7页)
渐静下来。 祁瑾执扇而坐,目光温和,却沉稳如山:“治世之要,在于安民。民心若安,国自长久。民心若乱,朝廷再严苛,也不过是将烈火压在灰下。” 一名年少士子忍不住问:“安民,当如何安?” 祁瑾微微一笑,扇骨轻敲案面:“足食而后知礼。仓廪若虚,百姓必流离。治世之君,首要在农桑水利,不可轻忽。若仓廪充盈,盗贼自息;若田亩失治,再严的法令也无济于事。” 他语声不急不缓,却句句掷地。 有人暗暗点头,想起近年荒岁,心下颇有感触。 祁瑾续道:“然而,民有生计,还需心有所安。故治世不可唯法,亦不可唯礼。法者,国之纲纪;礼者,人心所向。若徒以刑罚治人,人必惶惶如鸟;若唯以礼义束之,则J邪必趁虚而入。刚柔并济,方能久长。” 言至此处,山长忍不住连连点头。 又有一人问:“若仓廪已实,百姓温饱,礼法并重,却仍有人心怀叵测,如何处之?” 祁瑾点点头:“是故用人最要紧。士子读书,不可徒为虚名。登庙堂者,当先修其德,次尽其才。德不足以服人,才不足以济世,纵得一时之位,终是祸乱之源。” 这话说得平平,却正中士子心中隐忧。有人面sE涨红,似被点破。 祁瑾并不点破,只缓声道:“诸位心怀天下,才来此处。记住此言,不负初心,便已胜过千篇文辞。” 讲至此处,大堂一片寂静,连蝉鸣都似远去。士子们望着他,心中忽然升起一种说不出的炽热。 他又轻轻放下折扇,收尾道:“治世之道,归于一言。安其生,正其心,用其才。此三者若得,天下可治矣。”
上一页
目录
下一页